-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8月1日)
- 平装: 523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5
- ISBN: 9787030105752
- 条形码: 9787030105752, 978703010575201
- 商品尺寸: 23.6 x 16.8 x 2 cm
- 商品重量: 699 g
- 品牌: 科学出版社
根据21世纪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本书。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四大部分:原理部分,仪器部分,操作与数据处理部分及综合应用部分。内容包括了现有的仪器分析技术以及分析仪器的新发展。原理,仪器,操作章节,采用突出共性,强调个性的阐述方法,将光,电,色分析原理共性集中,个性对比,突出了仪器分析方法之间的内涵;应用部分强调综合使用分析仪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仪器分析原理》的特点是打破仪器分析教材的传统写法,按分析仪器的光、电、色三大物理属性,按方法原理、仪器结构、操作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的次序编写;融合共性、对比个性,删去重复、减少篇幅;结构合理、逻辑性强、信息量大、内涵丰富,有突破、有创新,《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仪器分析原理》可作为综合大学、师范院校化学化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的科技及分析工作者参考。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目录
前言
第0章绪论
§0.1分析化学中的仪器分析方法
§0.2仪器分析的类型
§0.3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
§0.4仪器分析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光学分析篇
第l章光学分析引论
§1.1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1.2电磁波谱
§1.3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原子光谱分析
§2.1原子光谱基础
§2.2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原理
§2.3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3.1原子荧光分析原理
§3.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分子电子光谱分析
§4.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4.2分子发光分析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分子振动-转动光谱
§5.1红外光谱法
§5.2激光拉曼光谱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6.1核磁共振原理
§6.2化学位移与核磁共振谱图
§6.3自旋耦合与核磁共振精细结构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光电子能谱法
§7.1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7.2紫外光电子能谱法
§7.3俄歇电子能谱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非光谱分析法
§8.1X射线衍射法
§8.2折光、旋光和圆二色性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9章光学分析仪引论
§9.1光学分析仪器分类
§9.2光学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0章发射类光谱仪
§10.1仪器结构
§10.2仪器类型
§10.3仪器操作与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1章吸收类光谱仪
§11.1仪器结构
§11.2仪器类型
§11.3仪器操作
§11.4干扰及其消除
§11.5样品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2章X射线类分析仪与电子能谱仪
§12.1 X射线类分析仪
§12.2电子能谱仪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3章核磁共振波谱仪
§13.1仪器结构
§13.2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4章非光谱光学分析仪
§14.1折射仪
§14.2旋光计和圆二色计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二、电化学分析篇
第15章电化学分析引论
§15.1电化学分析方法的分类
§15.2化学电池
§15.3电极电位
§15.4电极的类型
§15.5电极的极化与过电压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6章电化学分析各论
§16.1电导分析法
§16.2电位分析法
§16.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16.4伏安法和极谱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三、分离分析篇
第17章色谱分析法
§17.1概述
§17.2色谱流出曲线及其术语
§17.3塔板理论
§17.4速率理论
§17.5分离度与基本色谱分离方程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8章色谱类分析仪
§18.1仪器结构
§18.2色谱固定相
§18.3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18.4仪器性能指标
§18.5定性和定量分析
§18.6色谱新技术介绍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19章质谱分析
§19.1质谱分析法的原理及基本过程
§19.2样品离子化方法
§19.3离子峰的主要类型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20章质谱仪
§20.1质谱仪的组成
§20.2质谱仪的性能指标
§20.3质谱分析与应用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应用篇
第21章信号与数据处理
§21.1信号处理
§21.2傅里叶变换
§21.3基础校正理论
§21.4化学模式识别初步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第22章分析应用
§22.1分离技术
§22.2试样组成分析技术
§22.3试样结构分析技术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文摘
版权页: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以元素真吸收系数为纵坐标,以X射线波长为横坐标,可以获得元素的X射线吸收光谱图,在元素的X射线吸收光谱图中,吸收峰的波长是元素的特征,它和元素的化学或物理状态无关,当波长在某一个值时,质量吸收系数陡然减小,然后又随波长增加而增大,产生突变的波长叫“吸收限”,它是元素的特征X射线谱系的临界激发波长只有波长比吸收限略小的初级X射线,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吸收,并激发元素产生次级X射线光谱,这时的τm为极大值,当波长再长时,X射线的能量不足以激发K层电子,因此τm陡然变小,L吸收限是入射X射线激发L层电子的最大波长,由于L层有3个支能级,所以有三个吸收限(LⅠ,LⅡ,LⅢ),以此类推,M层有五个吸收限,N层有七个吸收限能级越低,吸收限的波长越短,元素的原子内层各能级的吸收限的波长一定要略小于其最短的特征谱系的波长,X射线特征线系一定在其吸收限的长波一则,在原子光谱中,共振激发所吸收的能量准确地等于激发态返回它原始能级时放出的能量,对X射线荧光光谱来说,其情况完全不同原子内层各能级的电子轨道上都充满了电子。例如,不可能把CuK层的电子提高到cuLⅢ壳层去,即不可能把引起CuKa1发射谱线以逆向进行,从而引起与CuKa1相同波长的吸收谱线,这是因为在CuLⅢ壳层中通常充满了电子,再也不可能再接纳CuK电子,要使原子内层电子电离,就必须让它吸收比外层电子跃迁到它所处的能级时所释放的能量更大,否则,只能引起弹性碰撞,这就是为什么吸收限的波长一定要略小于其最短的特征谱系的波长的原因。
§3.2.3 X射线散射
X射线通过物质时的衰减现象部分是由散射引起的,根据X射线的能量的大小和原子内电子的结合能(即原子序数的大小)的不同,散射可分为弹性散射(瑞利(Rayleigh)散射)和非弹性散射(康普顿(Compton)散射)。
1.弹性散射
由相对能量较小(波长较长)的X射线与原子中束缚较紧的电子(原子序数大的内层电子)作弹性碰撞,碰撞不是使内层电子电离,电子在碰撞之后,立即恢复原来的运动状态,没有能量的增加和减小,对X射线来说,它们频率和相位也未发生变化,只是改变了方向,所以,弹性散射又称为非变质散射,元素的原子序数愈大,弹性散射也愈大,弹性散射又叫作相干散射,这是因为在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是有序的,原子中的电子构成了一群可以产生相干散射的波源,当X射线的波长和晶格中的原子间的间距在同一数量级时,在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相干现象,相干散射是X射线在晶体中产生衍射现象的物理基础,X射线荧光分析的波长色散就是基于X射线的晶体衍射晶体衍射又可以用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和分子结构分析,X射线与无定形物质作用时,同样存在弹性碰撞,但在这种情况下的散射不产生相干现象,弹性散射是X射线强度测量中背景的主要来源。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