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针对最新版本ANSYS 14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编写的。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全书可分为基础、专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是按照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础操作,将有关知识分为6章,分别为ANSYS基础操作入门、几何建模、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载与求解、后处理及ANSYS参数化处理。专题部分是按照ANSYS中进行分析的对象与目的不同,将有关的结构基础分析知识分为20个专题,并分别在20个章节中说明。通过这20章的学习,用户能掌握使用ANSYS进行分析的基础方法,形成结构分析的整体概念,并能完成大多数结构工程问题模型的分析任务。
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操作ANSYS,本书中对所有的算例的命令流都进行了注释,而且将命令流放在比GUI交互更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说明。这样也将有助于用户将ANSYS视为专业编程软件,利用已有的编程知识快速入门与提高。另外,所有的算例模型及结果文件均刻制在光盘上,供用户参考。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55.html
编辑推荐
《ANSYS 14完全自学一本通》是一本理想的自学参考书,适合广大ANSYS初、中级读者学习使用。既可以作为大中专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相关专业,以及社会有关培训班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参考使用。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55.html
目录
第1章ANSYS基础操作入门1
1.1ANSYS图形用户界面2
1.1.1GUI布局2
1.1.2GUI使用介绍3
1.1.3对话框组件介绍7
1.2ANSYS使用环境9
1.2.1程序处理器9
1.2.2ANSYS数据库10
1.2.3ANSYS文件11
1.2.4ANSYS启动和交互13
1.3图形化选取15
1.3.1鼠标按键选择功能分配16
1.3.2空间选取和实体选取16
1.3.3查询选取17
1.4ANSYS分析入门18
1.5实例:添加Tiff格式照片输出快捷按钮设置19
1.6本章小结21
第2章几何建模23
2.1ANSYS建模概述24
2.2坐标系25
2.2.1全局坐标系25
2.2.2局部坐标系26
2.2.3节点坐标系30
2.2.4其他坐标系32
2.3工作平面33
2.3.1创建工作平面34
2.3.2工作平面操作36
2.4几何建模38
2.4.1图元基本操作38
2.4.2几何建模通用操作73
2.4.3布尔操作79
2.4.4查看几何模型性质83
2.5实例:斜齿轮几何建模83
2.6模型文件导入88
2.7本章小结91
第3章建立有限元模型93
3.1几何模型网格划分94
3.1.1划分方式94
3.1.2定义单元属性94
3.1.3网格划分控制101
3.1.4网格划分113
3.1.5网格检查与修改116
3.1.6螺栓网格划分119
3.2直接生成网格单元简介122
3.3耦合与约束方程122
3.3.1耦合122
3.3.2约束方程125
3.4本章小结127
第4章加载与求解129
4.1对象选取与组件、集合130
4.1.1对象选取130
4.1.2组件与集合132
4.2加载135
4.2.1加载过程135
4.2.2施载对象140
4.2.3载荷类型141
4.2.4载荷步通用设置154
4.2.5施加载荷方式155
4.3求解157
4.3.1分析类型158
4.3.2求解器159
4.3.3求解与输出161
4.3.4多载荷步求解162
4.3.5重启动分析163
4.4本章小结164
第5章后处理165
5.1后处理概述166
5.1.1后处理器类型166
5.1.2结果文件166
5.1.3后处理中的数据166
5.2通用后处理器(POST1)167
5.2.1读取结果数据167
5.2.2图形方式查看结果170
5.2.3面操作179
5.2.4列表显示结果187
5.2.5将结果映射到路径189
5.2.6结果查看器192
5.2.7部分其他操作192
5.3时间历程后处理器(POST26)192
5.3.1时间历程变量查看器193
5.3.2定义变量193
5.3.3变量数据运算操作196
5.3.4查看变量197
5.4本章小结199
第6章ANSYS参数化处理201
6.1APDL概述202
6.2使用参数202
6.2.1标量参数202
6.2.2数组参数204
6.2.3参数表达式209
6.2.4函数处理209
6.3APDL程序控制209
6.3.1宏的调用210
6.3.2无条件转移控制210
6.3.3条件转移控制211
6.3.4重复操作211
6.3.5循环212
6.4本章小结212
第7章线性静力学分析213
7.1线性静力学分析概述214
7.1.1线性结构力学知识基础214
7.1.2有限元模型属性216
7.2线性静力学分析过程218
7.2.1前处理218
7.2.2加载求解219
7.2.3后处理219
7.3算例1:非均匀截面梁受扭矩分析219
7.3.1问题描述与分析219
7.3.2前处理220
7.3.3加载与求解223
7.3.4后处理224
7.4算例2:开孔板应力集中分析225
7.4.1问题描述与分析225
7.4.2前处理226
7.4.3加载与求解230
7.4.4后处理232
7.5算例3:各向异性材料与热膨胀236
7.5.1问题描述与分析236
7.5.2前处理237
7.5.3加载与求解240
7.5.4后处理243
7.6算例4:轴对称结构承受函数载荷和角速度246
7.6.1问题描述与分析246
7.6.2前处理246
7.6.3加载与求解250
7.6.4后处理251
7.7本章小结255
第8章非线性分析257
8.1非线性分析概述258
8.1.1几何非线性258
8.1.2材料非线性260
8.2静态非线性分析基本过程261
8.2.1前处理261
8.2.2加载与求解266
8.2.3后处理267
8.3算例1:桁架大变形分析269
8.3.1问题描述与分析269
8.3.2前处理269
8.3.3加载与求解274
8.3.4后处理276
8.4算例2:多线性各向同性强化材料应力—应变分析278
8.4.1问题描述与分析278
8.4.2前处理278
8.4.3加载与求解282
8.4.4后处理284
8.5本章小结286
第9章屈曲分析287
9.1屈曲分析概述288
9.2线性屈曲分析步骤289
9.2.1前处理289
9.2.2求取静态解289
9.2.3求取屈曲解289
9.4.4后处理291
9.3非线性屈曲分析步骤291
9.3.1前处理291
9.3.2加载与求解291
9.3.3后处理292
9.4算例1:中间铰支增强稳定性线性分析292
9.4.1问题描述与分析292
9.4.2前处理293
9.4.3求取静态解297
9.4.4求取屈曲解299
9.4.5后处理300
9.5算例2:中间铰支增强稳定性非线性分析300
9.5.1问题描述与分析300
9.4.2前处理301
9.4.3加载与求解301
9.4.4后处理303
9.6本章小结306
第10章模态分析307
10.1模态分析概论308
10.2模态分析过程308
10.2.1前处理309
10.2.2加载与求解309
10.2.3后处理314
10.2.4施加预应力效应316
10.2.5循环对称结构的模态分析317
10.3算例1:带集中质量结构扭振分析319
10.3.1问题描述与分析319
10.3.2前处理320
10.3.3加载与求解323
10.3.4后处理324
10.4算例2:音叉固有频率分析326
10.4.1问题描述与分析326
10.4.2前处理326
10.4.3加载与求解329
10.4.4后处理331
10.5算例3:循环对称结构振动模态分析332
10.5.1问题描述与分析332
10.5.2前处理333
10.5.3加载与求解337
10.5.4后处理339
10.6本章小结341
第11章谐响应分析343
11.1谐响应分析概论344
11.1.1谐响应分析简介344
11.1.2谐响应分析理论简介344
11.2谐响应分析过程346
11.2.1完全法分析过程347
11.2.2缩减法分析过程352
11.2.3模态叠加法分析过程354
11.3算例1:机翼谐响应完全法分析355
11.3.1问题描述与分析355
11.3.2前处理355
11.3.3加载与求解359
11.3.4后处理361
11.4算例2:机翼谐响应缩减法分析363
11.4.1问题描述与分析363
11.4.2前处理364
11.4.3模态分析求解364
11.4.4谐响应分析求解365
11.4.5后处理366
11.5算例3:机翼谐响应模态叠加法分析368
11.5.1问题描述与分析368
11.5.2前处理368
11.5.3模态分析求解368
11.5.4谐响应分析求解369
11.5.5后处理370
11.6本章小结371
第12章瞬态分析373
12.1瞬态分析概论374
12.2瞬态分析过程377
12.2.1完全法分析瞬态过程377
12.2.2缩减法分析瞬态过程384
12.3.3模态叠加法分析瞬态过程388
12.3算例1:悬板瞬态响应完全法分析389
12.3.1问题描述与分析389
12.3.2前处理389
12.3.3加载与求解393
12.3.4后处理396
12.4算例2:悬板瞬态响应缩减法分析398
12.4.1问题描述与分析398
12.4.2前处理398
12.4.3加载与求解398
12.4.4后处理401
12.5算例3:悬板瞬态响应模态叠加法分析401
12.5.1问题描述与分析401
12.5.2前处理401
12.5.3模态分析求解402
12.5.4瞬态分析求解403
12.5.5后处理403
12.6本章小结404
第13章谱分析405
13.1谱分析概述406
13.2谱分析过程406
13.2.1单点响应谱分析过程407
13.2.2随机振动功率谱密度分析410
13.3算例1:屋顶单点响应谱分析415
13.3.1问题描述与分析415
13.3.2前处理416
13.3.3模态分析求解419
13.3.4谱分析求解421
13.3.5后处理423
13.4算例2:屋顶多点响应谱分析425
13.4.1问题描述与分析425
13.4.2前处理425
13.4.3模态分析求解425
13.4.4谱分析求解425
13.4.5后处理427
13.5算例3:屋顶随机振动谱分析428
13.5.1问题描述与分析428
13.5.2前处理428
13.5.3模态分析求解428
13.5.4谱分析求解429
13.5.5后处理430
13.6本章小结431
第14章线性扰动分析433
14.1线性扰动分析概述434
14.1.1假设与限制434
14.1.2线性扰动分析理论概述434
14.2线性扰动分析过程437
14.2.1线性扰动模态分析过程437
14.2.2线性扰动屈曲分析过程438
14.2.3线性扰动谐响应分析过程438
14.3算例:线性扰动模态分析440
14.3.1问题描述与分析440
14.3.2前处理441
14.3.3基础分析求解443
14.3.4重建刚度矩阵445
14.3.5线性扰动模态分析求解446
14.3.6后处理447
14.4本章小结448
第15章密封垫片分析449
15.1密封垫片分析概述450
15.2密封垫片分析过程450
15.2.1垫片单元450
15.2.2材料定义452
15.2.3网格划分455
15.2.4求解与查看结果456
15.3算例:密封垫片分析457
15.3.1问题描述与分析457
15.3.2前处理457
15.3.3加载与求解463
15.3.4后处理466
15.4本章小结468
第16章断裂分析469
16.1断裂分析概论470
16.1.1断裂模式470
16.1.2断裂力学参数计算470
16.1.3断裂仿真方法472
16.2断裂分析过程472
16.2.1J积分计算过程473
16.2.2能量释放率计算过程478
16.2.3应力密度系数计算过程478
16.3算例:应力集中点断裂分析480
16.3.1问题描述与分析480
16.3.2前处理480
16.3.3静态分析加载493
16.3.4设置计算参数494
16.3.5求解495
16.3.6后处理495
16.4本章小结496
第17章脱落分析497
17.1脱落分析过程498
17.1.1基于VCCT的裂纹扩展仿真498
17.1.2基于接口单元的界面脱落建模方式505
17.1.3基于接触单元的界面脱落建模方式510
17.2算例:基于VCCT法的悬臂梁界面开裂分析510
17.2.1问题描述与分析510
17.2.2前处理510
17.2.3设置裂纹扩展路径516
17.2.4加载与求解517
17.2.5后处理519
17.3本章小结522
第18章复合材料分析523
18.1复合材料建模分析过程524
18.1.1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524
18.1.2定义复合材料构造525
18.1.3设置失效准则527
18.1.4复合材料建模和后处理建议528
18.2算例1:复合材料壳单元分析530
18.2.1问题描述与分析530
18.2.2前处理530
18.2.3加载与求解534
18.2.4后处理535
18.3算例2:复合材料实体单元分析537
18.3.1问题描述与分析537
18.3.2前处理537
18.3.3加载与求解541
18.3.4后处理542
18.4本章小结543
第19章疲劳分析545
19.1疲劳分析概述546
19.2疲劳分析过程546
19.2.1疲劳分析操作步骤547
19.2.2疲劳分析命令流样式554
19.3算例:L架疲劳分析555
19.3.1问题描述与分析555
19.3.2前处理555
19.3.3加载与求解558
19.3.4后处理561
19.3.5疲劳计算561
19.4本章小结564
第20章梁单元模型分析565
20.1梁单元概述566
20.2梁单元建模566
20.2.1创建梁截面568
20.2.2使用非线性及复合材料梁截面571
20.3算例:复合截面与普通截面梁静力对比分析574
20.3.1问题描述与分析574
20.3.2前处理574
20.3.3加载与求解580
20.3.4后处理581
20.4本章小结582
第21章壳单元模型分析583
21.1创建壳单元截面过程584
21.1.1普通截面584
21.1.2合成截面586
21.2算例:复合截面与普通截面壳静力对比分析587
21.2.1问题描述与分析587
21.2.2前处理588
21.2.3加载与求解591
21.2.4后处理592
21.3本章小结593
第22章强化材料建模分析595
22.1强化材料建模596
22.2算例1:离散强化分析597
22.2.1问题描述与分析597
22.2.2前处理597
22.2.3加载与求解602
22.2.4后处理603
22.3算例2:层片强化分析604
22.3.1问题描述与分析604
22.3.2前处理604
22.3.3加载与求解608
22.3.4后处理610
22.4本章小结611
第23章接触分析613
23.1接触概述614
23.2GUI交互工具615
23.2.1接触管理器615
23.2.2接触向导616
23.3面面接触617
23.3.1面面接触单元617
23.3.2面面接触分析617
23.4点面接触635
23.4.1点面接触单元636
23.4.2点面接触分析636
23.5三维梁梁接触分析637
23.5.1三维线线接触单元637
23.5.2梁梁接触建模637
23.5.3三维梁梁接触分析638
23.6线面接触639
23.6.1线面接触单元639
23.6.2线面接触分析640
23.7点点接触640
23.7.1点点接触单元640
23.7.2点点接触分析640
23.8多点约束和装配644
23.8.1实体—实体装配和壳—壳装配645
23.8.2壳—实体装配646
23.8.3基于面的约束647
23.9算例:赫兹接触分析649
23.9.1问题描述与分析649
23.9.2前处理650
23.9.3加载与求解661
23.9.4后处理664
23.10本章小结665
第24章多体运动学分析667
24.1多体运动学分析概述668
24.2多体运动学分析过程668
24.2.1柔体建模668
24.2.2刚体建模669
24.2.3连接部件670
24.2.4多体运动学分析过程672
24.3算例:摇杆机构运动学分析673
24.3.1问题描述与分析673
24.3.2前处理674
24.3.3加载与求解679
24.3.4后处理682
24.4本章小结686
第25章热分析687
25.1热分析概述688
25.1.1物理量与单位688
25.1.2单元类型688
25.1.3基础理论689
25.2分析过程691
25.2.1稳态热分析过程691
25.2.2瞬态热分析过程693
25.3算例1:自适应网格温度场及热应力分析694
25.3.1问题描述与分析694
25.3.2热分析前处理695
25.3.3求解温度场697
25.3.4热分析结果处理698
25.3.5结构分析前处理698
25.3.6求解应力场700
25.3.7结构分析结果处理700
25.4算例2:无限平板的瞬态热分析701
25.4.1问题描述与分析701
25.4.2前处理701
25.4.3施加载荷并求解704
25.4.4查看结果706
25.5本章小结708
第26章DESIGNXPLORER设计优化709
26.1Design Xplorer概述710
26.1.1Design Xplorer介绍710
26.1.2基本操作711
26.1.3单元类型711
26.2算例:板厚优化设计713
26.2.1问题描述与分析713
26.2.2预分析前处理713
26.2.3预分析求解717
26.2.4预分析结果查看718
26.2.5设计问题求解719
26.2.6查看设计结果719
26.2.7优化设计721
26.3本章小结722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55.html
本书是针对最新版本ANSYS 14在工程分析中的应用进行编写的。根据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全书可分为基础、专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是按照ANSYS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和基础操作,将有关知识分为6章,分别为ANSYS基础操作入门、几何建模、建立有限元模型、加载与求解、后处理及ANSYS参数化处理。专题部分是按照ANSYS中进行分析的对象与目的不同,将有关的结构基础分析知识分为20个专题,并分别在20个章节中说明。通过这20章的学习,用户能掌握使用ANSYS进行分析的基础方法,形成结构分析的整体概念,并能完成大多数结构工程问题模型的分析任务。
为了使用户能够更好地操作ANSYS,本书中对所有的算例的命令流都进行了注释,而且将命令流放在比GUI交互更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说明。这样也将有助于用户将ANSYS视为专业编程软件,利用已有的编程知识快速入门与提高。另外,所有的算例模型及结果文件均刻制在光盘上,供用户参考。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55.html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11255.html

